十九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強調,要加強年輕干部教育管理監督,教育引導年輕干部成為黨和人民忠誠可靠的干部。要緊盯年輕干部腐敗易發多發的風險點,對癥下藥解決問題,真正做到從嚴教育、從嚴管理、從嚴監督。
從查處的年輕干部違紀違法案例看,呈現出一些新特點。
案發領域點多面廣,有的案發崗位是有一定權力的基層領導崗位,更多的是從事或接觸財務管理的崗位;
從腐敗動機看,違紀違法年輕干部往往因為沉迷網游、嗜好賭博、追求高檔消費、熱衷奢靡生活等掉入腐敗陷阱;
從貪腐手段看,除了收受賄賂、挪用公款等傳統形式外,有的利用數字支付、科技產品、智能工具等讓貪腐行為更為隱蔽,有的涉案時間短,但金額巨大、作案手段多樣,呈現出新型腐敗和傳統腐敗相互交織的特點。
本是干事創業、揚帆起航的大好年華,為何自毀前程?
梳理他們的違紀違法歷程不難發現,這些年輕干部面對復雜的社會環境,缺乏應有的警惕性和鑒別力,面對不良誘惑缺乏定力。
從深層看,在誘惑面前敗下陣來、不良風氣中盲目跟風,說到底在于思想根源,是三觀出了問題。今天的年輕干部伴隨著改革開放成長,生活在物質相對富足的時代,學歷高、思想活躍、觀念新,但同時,大多數年輕干部都是從家門到校門再到機關門,沒有經歷過艱苦生活、大風大浪考驗,黨性鍛煉、社會閱歷、實踐歷練相對不足,紀法意識底線意識淡漠,辨別力不足,缺乏定力和自控力,容易在誘惑腐蝕面前迷失自我。
在年輕干部違紀違法案例剖析中,“教育引導缺位”“監督管理乏力”等問題也比較常見。一些單位和部門對年輕干部重使用、輕監管,只注重才干、能力的培養,卻忽視政治素質、廉潔操守方面的教育和培養,有的年輕干部從步入工作崗位一開始就沒有走穩走扎實,走偏走歪時也沒有得到及時提醒和有效糾正,致使與正道漸行漸遠。有的單位內控機制不健全、工作程序不規范,自由裁量權較大,給違紀違法留下可乘之機。
對年輕干部腐敗問題要高度警覺,對癥下藥,防止成長“黃金期”變成貪腐“危險期”。
黨組織要切實履行主體責任,針對年輕干部政治不夠成熟、思想不夠穩定等問題,扎實開展理想信念教育、黨史學習教育、黨紀國法教育,多種方式教育引導年輕干部提升政治素養,增強政治定力,擰緊“總開關”,守住守牢拒腐防變的政治關、權力關、交往關、生活關、親情關。
要加強年輕干部的實踐鍛煉,在經風雨、見世面中長才干、壯筋骨,培養頑強意志品質和政治定力。要加強日常管理監督,越是重點選拔的越要重點管理,越是有培養潛力的越要嚴格要求,關注其思想動態和生活情況,經常開展談心談話,對苗頭性、傾向性問題及時提醒警示。
紀檢監察機關要堅持一體推進不敢腐、不能腐、不想腐,在嚴肅查處年輕干部違紀違法問題的同時,深入剖析典型案件背后的深層次原因,查找體制機制問題和制度漏洞,督促案發單位完善制度、凈化風氣。